《孟子》曾經說過,不以規(guī)矩,不能成方圓。就像拿破侖最引以為傲的不是他的赫赫戰(zhàn)功,而是他主導制定的《法國民法典》;秦始皇的偉大成就也不在于修筑了萬里長城,而是統一了中國的度量衡一樣,源遠流長的標準化為人類文明的發(fā)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。當今世界,標準化水平已成為各國各地區(qū)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。一個企業(yè),乃至一個國家,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,必須深刻認識標準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(fā)展的重要意義。
在掛歷流程中,實現色彩輸入輸出的設備很多,包括各種掃描儀、數字照相機、PhotoCD等,這同時也意味著不同的輸出設備間有一個色彩匹配的問題,如果單純的依靠經驗來操作,中間肯定會出現誤差,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差。
掛歷流程已經進入標準化:培養(yǎng)一個好的掛歷機長最少也得三年。但是如果是在德國,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。平時,他們只需要按照一個標準去操作,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技術。出現這種情況,歸根結底,原因只有一個,那就是對掛歷印刷行業(yè)來說,國內外的標準化程度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。這就好比是開車,如果給車安裝了導航儀,你只需要根據提示語言,一百米后左拐或是右拐,根本不需要費力去找路。在我國,掛歷工人在整個掛歷流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就拿掛歷機長來說,長期從事掛歷工作,對于一個掛歷出的成品和樣品之間的色彩差別,他們只需要用肉眼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出到底是青多了還是品少了,這都是依靠他們多年積累的經驗完成的。
全國掛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李安介紹,幾年來2012掛歷標委會為企業(yè)搭建參與標準制修訂的平臺,激發(fā)企業(yè)直接參與國家與行業(yè)標準制修訂的積極性,加快了新標準的立項與制定進度,完成了一批亟待修訂的陳舊標準,縮短了標準的制定周期,推動了行業(yè)的標準化進程。據統計,5年來共有445個次企業(yè)參與各類標準的制修訂。近幾年,我國對掛歷標準化的重視程度大有提高。在不久前舉辦的2011中國掛歷制作標準化年會上,李安向媒體透露,5年來,企業(yè)贊助標準制修訂和標準化事務的經費達人民幣數百萬元。